企业抵抗“3·15”能力增强 对付他们需更大“药劲”

随着3·15到来,各路媒体曝光各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报道照例扎堆出现,这边是送餐企业的黑幕曝光,那边是知名餐饮企业后厨暗访,卖房陷阱逐一亮相,虚假宣传各个击破……更别说还有晚上的重头戏——央视“3·15”晚会,许多人都眼巴巴地等着看是哪家企业没有被曝光。

但是在另一个“战场”上,许多“战士”也在忙碌着,他们是企业的公关和法务,又或者是被企业控制的大小营销帐号,除了要发布“八点二十”的信息,还要随时准备应对自己被曝光的危机。

不过这已经被很多公关界人士习以为常了,甚至于已经有公关圈的自媒体发布了《企业应对315危机公关的十五条“军规”》,尽管这篇文章将央视“3·15”晚会的创办时间从1991年错当成2009年,但是从对晚会的报道脉络,到分析媒体与政府的关系,都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体系,甚至细化到“针对客服、政府、安保和媒体需要四套应对话术”的程度。

如果你以为这只是企业的危机公关措施,那么显然你轻视了企业在维护自身利益并抵抗“3·15”方面的能力增长。从日常经营中的分摊风险,到在于消费者打交道时利用法律资源,小到一张纸一个提示,大到经营业务关系和考量国家政策风向,经历了多年“3·15”的企业们已经开始产生了足够的抵抗力。

虚假宣传?合同中标明“广告只供参考”!

后厨曝光?清理加盟商哪怕风头过了再加!

质量问题?鞠躬道歉然后让水军歪楼成“没交广告费”!

服务缺失?找个小鲜肉弄广告轰炸!

……

于是你会发现,在近几年“3·15”的维权行动和曝光打击之后,很少有企业再像最初那几年一样轰然倒下,更多的企业拿出精心准备的公关稿件,启动早已安排好的危机措施,甚至发动水军在网络上为自己洗白造势,最后等风头过去后依然如故甚至变本加厉。

我们(微信ID:Btimelun)认为,这里边最典型的,或许就是去年被曝光的饿了么公司,在经历央视“3·15”晚会的曝光后,这家企业既没有倒掉也没有杜绝管理上的问题,于是在之后接二连三地被媒体曝光,而这种曝光甚至到了连媒体也觉得有些无趣的程度。

去年8月,北京市食药监局首次曝光60家无公示证照外卖商户,这些商户分别来自百度外卖、饿了么及美团外卖;就在近日,北京市食药监局通报,美团外卖上34家店铺出现无证、证照过期、超范围违规经营的商户,存在超范围经营凉菜、无证经营等情况;几乎同时,广东电视台暗访调查了一家代开外卖店铺的中介公司,并通过饿了么和美团外卖测试发现“仅提供店铺地址就能申请成功”;就在昨天,moban5源码“暴风眼”曝光美团外卖订餐平台上存在“幽灵餐店”,仅“杨国福麻辣烫”就有26家店存在假证、套证、信息不全等问题。

请问这几家平台哪个是初犯?哪个没说过要严管审核?哪个真的做到了?倒是每次曝光都能看见差不多的处理措施:个别商家被处理、平台表态要严管、改头换面再出发……。

那么如果你正视企业在抵抗“3·15”的能力已经增强,或许你还可以看到不论是媒体还是执法机关往往都只能“伤其一指”,依靠媒体曝光维护市场秩序的“药效”其实正在变弱,被曝光企业死而不僵甚至死灰复燃的坑害消费者行为,则需要更大的执法力度来增强“药效”才行。

而我们(微信ID:Btimelun)认为,要增加执法力度,一方面是在现有法律规范之内要求执法机关更加敏感,更加对侵害消费者的行为严厉打击,做到“药不能停”;另一方面也应当考虑对现有法律环境进行进一步完善,比如从重处罚屡教不改者,比如加大对整改不到位的处罚,从而增加商家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成本,让“药劲”足以让其放弃坑害消费者的行为。

有些企业,真的该多吃点“药”了。

文/佘友独

>>相关报道:

有理不怕3·15!房企赢了官司为何避回应

法律只是所有规则中作为底线的一环,不论是一个普通人还是一个企业,如果说其行为只停留在底线上方,而不顾公道人心,恐怕是很难在这个社会立足的。[详细]

共享单车的春天更难过 竞争加剧盈利模式存疑

一方面各个平台要不断铺开规模以争取更多的融资,一方面更大的规模意味着更大的成本,而盈利模式至少到目前看并不是很清晰。[详细]

中国不能简单“加入”TPP 只能“改造”或另外“建群”

比起某些国人出于自豪感叫嚷的“接盘”,如果中国这个时候选择加入,叫做“背锅”或许更合适。[详细]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