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之父沃森下周起访华 推动癌症精准医疗研究

核心提示:沃森博士此次访华目的是推动基于基因组和生命健康大数据的癌症精准医疗研究中心在中国落地。

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邀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得主、乐土科学总顾问詹姆斯·沃森博士将于2017年3月28日至4月8日来华访问。沃森访华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推动"沃森生命科学中心"在中国落地,这一中心将致力于基于基因组和生命健康大数据的癌症精准医疗研究。

曾资助中国学者赴美深造

沃森博士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也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作为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誉为"生命科学界的爱因斯坦"和"DNA之父"。

除了在科学上的贡献,沃森博士也是分子生物学的奠基人和旗手、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首任主任。在近70年的职业生涯中推动了生物学向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的发展,并先后把哈佛大学和纽约冷泉港实验室打造成了该领域的全球重镇。

值得一提的是,沃森博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沃森就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倾注了无数的个人关怀。他数次访华,对中国的生命科学发展给予了厚望,对包括谈家桢、王应睐、李载平院士、陈竺院士等在内的一大批老中青中国科学家提供了帮助,并邀请和资助大批中国学生学者进入冷泉港或其他机构学习深造,为中国生命科学事业高端人才的培育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6年,沃森博士欣然受聘乐土科学总顾问,愿意为中国生命科学、精准医疗等前沿领域发展给予引领和指导。

推动中国癌症精准医疗研究

沃森认为,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科研创新实力也跃居世界前列,完全有能力在美国和欧洲之后,打造一个世界一流的生命科技创新中心-这就是以他名字冠名的"沃森生命科学中心"。

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是基于基因组和生命健康大数据的癌症精准医疗,这也是目前生命科学最前沿的领域。围绕此中心,将形成产业园、高端孵化器、博士后站等教育和培训基地,不断孵化、引入前沿项目,引入和培养高端人才,形成产、学、研、投资的良性互动,创造一个生命科技产业生态系统。

这个中心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第一,生命科学尤其是癌症精准医疗领域的发展,直接推动改善人民的健康医疗事业、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生物医学也是目前最重要的新兴产业之一,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具有关键作用。第二,中美作为世界最重要的两个国家,其顶级科学家联手建设"沃森生命科学中心",在人类健康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度,推动两国关系的建设性发展,惠及世界和平和人类福祉。

筹建中的"沃森生命科学中心"的倡议,已经得到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多个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响应和支持。沃森博士此次访华旨在为选址进行实地考察,并邀请中国学界、投资界、政府方面共同参与,并领衔主持"2017深圳国际精准医疗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同时考察"沃森生命科学中心"选址。

链接:三度访华 致力中美学术交流

第一次访华

20世纪80年代,沃森第一次访华。那时,"文革"刚过,百废待兴。整个行程从北京--合肥--上海--桂林--香港,唯有上海一站令他印象颇为深刻且愉快。

他记得,在中科院上海生化所遇到了在剑桥的老朋友。这位朋友的住所虽然狭小简陋,但沃森在这里度过了访华最愉快的时光。他们在一张小桌上以画分子结构来对话。沃森由此对中国科学产生了巨大信心。

当他对中国的科学状况有了了解之后,他认为提高中国科研水平最好最快的办法是让中国科技工作者直接去国外接受培训。不久,沃森便开始邀请中国学者去冷泉港学习、接受培训或参加会议,还为此落实费用。

1982年1月29日,沃森曾写信给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Hummel,信中表示将从上海邀请约45名学者。此后,中国学者开始陆续正式进入冷泉港,有些学者直接接受沃森的指导。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载平便是其中一位。

每当冷泉港有空余位子时,沃森就直接写信邀请中国学者。当发现有天赋的中国学者时,他时常主动留心冷泉港内是否有合适的实验室可供其发挥。此外,沃森还多次给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复旦大学寄去冷泉港出版的最新书籍。

第二次访华

沃森第二次访华是在2000年6月26日,应中科院院士、时任中科院基因组所所长杨焕民之邀,参观了北京基因组所、北方基因中心、清华、北大、西安交大、浙大、杭州沃森基因研究所、上海交大等科研机构。凡他所到之处,师生谈笑风生,兴趣盎然。

他说,中国在科学上的进展大大超出了他的想象。特别是上海交大教授、中科院院士贺林领导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遗传学研究,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该所走廊里详细阅读了科研成果海报,频繁提问,并同学生愉快地交流。此外,他对杨焕民领导的基因组学研究给予了很高评价。

第三次访华

2010年4月10日上午,第三十六期湖畔论坛因为"DNA之父"、诺贝尔生理奖得主詹姆斯·沃森的光临而显得格外"星光熠熠"。这位中学生物教科书里的科学家"走出"课本,来到苏州独墅湖高教区,让区内外的学子及听众经历了一次特别的"追星",面对面地交流接触让大家强烈感受到了生命科学巨匠的伟大魅力。

82岁的沃森尽管头发花白、脸庞沧桑,但依然精神矍铄、目光睿智、满脸微笑。他给大家讲述了自己从事科学研究的个人经历,并谦逊中肯地与听众分享了自己成功的心得体会。(完)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