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真实的《亮剑》 至死坚守铁血军魂!
- A+
- A-
十年前,一部名叫亮剑的电视剧,点燃了人们内心深处沉寂的热血,然而那热血可能并不知道为何沸腾。
“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亮剑
那是一位将军,我们且当他真正存在于历史中,亦或是那个时代一批人的凝结。在近代百年的深重国难中,历史见证了无数英雄儿女。硬骨存于乱世兵祸中,唯有真脊梁至死不渝!
国贼日昌,外寇肆侵;若为男儿,横刀立马!
原著中的李云龙、赵刚、楚云飞、孔捷……,一群五湖四海个性迥异的中国人在兵祸连年、日寇侵伐的时代凝结在一起。作为军人,无论是穷山恶水里的李云龙,亦或是燕京大学弃笔从戎的赵刚。当经历血与火的萃取后,他们已铁血铸心而伤病缠身。
数载抗战,一个儒弱的国家痛苦的抗争。一支深入敌后的共产党军,他如同李云龙形容的一般:“我们是野狼团,吃鬼子的肉还要咬碎他的骨头。”一种被千年儒风蓄养下的血性像东京富士山上的岩浆迎来了它百年不遇的喷张。
英雄一怒为红颜,半城硝雨是男儿。当兵折赵家裕,新妻乡众尽屠戮。似乎如同三百年前的吴三桂,一怒倒戈相向。一种淳朴的血性在感性的情感与理性的军事判断力的冲击之下,李云龙兵临城下。
“既生瑜,何生亮!”
我们敬重数载抗战中那些浴血抗战的国军官兵。两国交战,正规军的荣辱成败永远都在深刻的左右着整个战局的方向。楚云飞像大多数国民党军官一样勇毅、刚强、充满爱国之情,却也高傲而硬骨。一个国家只有一个合法政府,一个政府只有一支合法军队。似乎在中国这样的国家,这不仅是铁律更是政治信仰。
英雄所见略同,定会惺惺相惜。同敌异族,他们并肩战斗;信仰迥异,他们倒戈重击。一位出生黄埔,一位布衣将军。对于民族大义与私人情感,他们清明透彻而舍身求义。一朝之战,两岸相隔;同族血脉,永不相负!
英雄的爱情如同赤焰般温暖,却也烈焰灼人。
田雨与李云龙,当两位性格与文化差异极大的人因为千古夙愿:“英雄配美人”而众望所归之后,现实的生活不仅滋润着爱情也在锤炼和考验着二人。
田雨临别哭喊着:“李云龙,你记住!你是云上的一条龙,你要有尊严的死!”
你是否期待过:“一见钟情”。
赵刚却在一场:“拉郎配”下,寻觅到前生未完的爱情。不仅仅是英雄配美人,更是灵魂与精神的神交。
十年文革――当现实与理想俱已破灭!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史卷中,王朝更迭似乎始终有一条规律:“鸟兽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人在历史的进程中显得微不足道,纵使你权倾一世,却也一夕呜呼!
李云龙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者,还曾记得楚云飞规劝李云龙归附蒋介石时,李回答道:“我李云龙在大别山饿肚子编筐怎么不见蒋委员长……。”一句轻描淡写的反驳却突出这位共产党将领不为主义、不为理想、只为现实的人生追求!
赵刚曾对冯楠说:“是李云龙教会了我在晋西北最艰苦的日子里不能仅仅只谈理想信念,我们也得生存。”
当文革席卷而来,他一个大老粗懂什么左派、右派,更不能理解什么文斗武卫。看着往日的战友、兄弟,忠臣良将一个个都在被“倒下”!他也不曾深想,只是一针见血的反对一个他不懂却将现实搞得一塌糊涂的运动。他最敬重的战友因为一场会议而成为“反革命”,赵刚自杀了,他痛苦、无奈、不能明白!
赵刚初见冯楠时便说:“为了自由与尊严,我选择反抗或者死亡。有时死亡也是一种反抗。”理想主义者将生命与理想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他曾浴血拼杀弃笔从军之时,一腔热血只为一个合理的制度。当他余生几无,一切混沌之时,他选择了一种用死来反抗的方式。一览众山小时,他且知道他绝不可以用曾经的方式去反抗,因为那将不仅仅打碎他的理想。
田墨轩在劳改所饿死了,老人家的死讯如同晴天霹雳。田雨痛不欲生,李云龙的内心像在流血。他曾藐视这个似乎顽固腐朽而对他持偏见的老儒,可他骨子里敬重读书人,何况他是田雨的父亲。十几年前,田墨轩曾与赵刚意味声长探讨政治时,他曾充满忧虑的担忧着这个激进的政府和政党。根植于儒家思想中的尊严与刚强使他坚定而毅然决然的否认一切莫须有的罪名。
所谓亮剑,李云龙总是自诩一名剑客,狭路相逢勇者胜!一城得一良将,幸之;一国有一勇士,幸之!文革的阶级斗争终于冲击到了野战系统,李云龙成为了最后一道防线。而在此之前,丁伟、赵刚……新中国无数优秀的战星像流星雨一般捍卫着梦想而在天际划过最后一道神迹消失在共和国的夜空。?
一支王牌野战军,因为一位久经沙场的军事主官的个性而塑造出一支军队的军魂。当斗争的剑锋直指他的城市、他的乡亲、他的军队之时,他毅然选择在一个明知不敌的对手面前亮起他的锈迹斑斑的军刀。他用共和国缔造者神圣的威严与职责打击一切来犯之敌。当一场流血与牺牲之后,谁来承担一场正义、合法而勇敢的“犯罪”责任呢?
他像一座山、一道岭成为共和国的一根擎天之柱。想及赵刚曾愤苦的对他讲:苏联的大清洗之下,无数优秀的将领屈从而不能苟活时,他的天性使他毅然决然的选择用自杀维护尊严。
悲壮!何其悲壮!共和国用十年的时间似乎在嘲笑自己:“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当一种莫名的的推力毁灭着共和国最优秀的一批缔造者时,他却也不自觉的以仁慈的方式又铸就了一批一脉相承的英雄儿女。百年近代的中国,波诡云谲的时代,在苦难与辉煌的岁月里,英雄生,英雄死。十年文革,时过境迁,却也无法抹去伤痕。国人至今对此争论的喋喋不休,无非是那段伤痛的岁月深深的伤害着半个世纪后今天!
那时的作者都梁在用军号,吹响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次集结!家国天下,我们有时从不渺小!
转载请注明(原文出自:http://www.guanchajia.com/20170327/33_2606.html)
军事阅读排行
-
11 阅读 2017-03-27 12:25
-
6 阅读 2017-03-27 12:25
-
5 阅读 2017-03-27 12:23
-
4 阅读 2017-03-27 12:24
-
4 阅读 2017-03-27 12:24
军事热门推荐
-
3 阅读 2017-03-27 12:25
-
2 阅读 2017-03-27 12:25
-
6 阅读 2017-03-27 12:25
-
3 阅读 2017-03-27 12:25
-
1 阅读 2017-03-27 12:2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