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边的这个村 家家都吃一种怪怪的"青团"
- A+
- A-
临近清明,青团又成了网红食品。但在上海东海边,记者发现了一个村子,那里家家户户吃的"青团",竟与周边其他地方大不相同。
为了吃到该村农家现做的青团,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浦东书院镇村民洪阿姨的家里。
一进院子,记者就眼前一亮:宽敞的厨房里,几位阿姨正围坐在一起,不紧不慢地做着青团;她们的身后,一张铺开的苇席上,已晾满了刚蒸好的青团;旁边土灶边,还有两位阿姨正忙着烧火蒸青团……
定睛细看,记者发现,它们竟是"头上长角"的青团,立刻问了一句:这是青团吗?
56岁的洪阿姨肯定地说:"是青团呀,我们从小吃到大的!外面那种圆圆的青团,我们村的人都不爱吃!"
认认真真吃完一只"长角的青团",记者顿时没话了,在心里默默说:好吃!马上又夹起了一只。
这口感、风味,都与以往吃的青团不一样。
外皮,虽然也是青色的,但颜色要淡一些,咬一口,口感也是软软的,但明显不是糯米面做出来的,既不粘手,也不黏牙,但嚼起来很有弹性,越吃越有嚼劲的感觉。
" 你说对了。它们的外皮,没有用一丁点糯米面,全部是用粳米面做出来的。以前,村里年轻人下田干活前,能一口气吃掉一二十个,好吃又容易消化!"洪阿姨笑说。
面皮的淡淡青色,就是艾草的本色哦。到底什么是艾草?洪阿姨特地带记者去了田里,找到艾草年年萌发的那一小块地,拔了几棵给我们仔细瞧一瞧,"这可具有通经活络的作用呢"。
头一天,洪阿姨从田里采回几十斤艾草,摘取比较嫩的茎叶,洗净、煮熟、沥干,去除苦涩的汁水,然后将烂而糯的艾草放入粳米粉中,再倒入刚煮好的一大锅稠粥,来充分搅拌、和面,不加一滴水,做出来的面皮原汁原味,带着艾草特有的青色和清香。
而且,这些青团的馅儿,也是以当地盛产的野菜马兰头为主,比如马兰头鲜肉馅、马兰头豆腐干松子馅、咸菜肉馅、豆沙馅、紫苏馅等。"用马兰头作馅料,又有清火的功效!"
因为是粳米面皮包裹的,这青团果然不腻、不胀气,有的小伙伴一口气吃了好几种馅的,并情不自禁点评:"你们快尝尝,马兰头豆腐松子馅的最好吃!"而其他小伙伴并不同意:"豆沙馅的好吃!""咸菜肉馅的好吃……"
" 冷了更好吃,清香味更明显,我们小时候拿它当零食吃……"洪阿姨提醒道。
看着身上长着"三条杠"、"三个角"的青团,记者还是很困惑:为什么独独是这一个村的青团与众不同呢?
村里一位干部给出了答案。原来,这个村子名叫余姚村,虽然坐落在浦东书院镇,但100多年前的第一批村民,可是从浙江余姚迁徙过来的。他们在海滩上开荒种田,一代代繁衍生息,才有了今天的余姚村。这在村志上也有所记载。
" 我爷爷那一辈,还与浙江余姚的亲戚有走动,他们那时的口音,也与现在的年轻人不一样……"洪阿姨回忆说。
原来,独特的历史与由来,造就了独特的民风和吃食。吃着这奇特的"青团",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些在海滩上辛苦劳作的余姚村先辈……
临近清明,青团又成了网红食品。但在上海东海边,记者发现了一个村子,那里家家户户吃的"青团",竟与周边其他地方大不相同。
为了吃到该村农家现做的青团,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浦东书院镇村民洪阿姨的家里。
一进院子,记者就眼前一亮:宽敞的厨房里,几位阿姨正围坐在一起,不紧不慢地做着青团;她们的身后,一张铺开的苇席上,已晾满了刚蒸好的青团;旁边土灶边,还有两位阿姨正忙着烧火蒸青团……
定睛细看,记者发现,它们竟是"头上长角"的青团,立刻问了一句:这是青团吗?
56岁的洪阿姨肯定地说:"是青团呀,我们从小吃到大的!外面那种圆圆的青团,我们村的人都不爱吃!"
认认真真吃完一只"长角的青团",记者顿时没话了,在心里默默说:好吃!马上又夹起了一只。
这口感、风味,都与以往吃的青团不一样。
外皮,虽然也是青色的,但颜色要淡一些,咬一口,口感也是软软的,但明显不是糯米面做出来的,既不粘手,也不黏牙,但嚼起来很有弹性,越吃越有嚼劲的感觉。
" 你说对了。它们的外皮,没有用一丁点糯米面,全部是用粳米面做出来的。以前,村里年轻人下田干活前,能一口气吃掉一二十个,好吃又容易消化!"洪阿姨笑说。
面皮的淡淡青色,就是艾草的本色哦。到底什么是艾草?洪阿姨特地带记者去了田里,找到艾草年年萌发的那一小块地,拔了几棵给我们仔细瞧一瞧,"这可具有通经活络的作用呢"。
头一天,洪阿姨从田里采回几十斤艾草,摘取比较嫩的茎叶,洗净、煮熟、沥干,去除苦涩的汁水,然后将烂而糯的艾草放入粳米粉中,再倒入刚煮好的一大锅稠粥,来充分搅拌、和面,不加一滴水,做出来的面皮原汁原味,带着艾草特有的青色和清香。
而且,这些青团的馅儿,也是以当地盛产的野菜马兰头为主,比如马兰头鲜肉馅、马兰头豆腐干松子馅、咸菜肉馅、豆沙馅、紫苏馅等。"用马兰头作馅料,又有清火的功效!"
因为是粳米面皮包裹的,这青团果然不腻、不胀气,有的小伙伴一口气吃了好几种馅的,并情不自禁点评:"你们快尝尝,马兰头豆腐松子馅的最好吃!"而其他小伙伴并不同意:"豆沙馅的好吃!""咸菜肉馅的好吃……"
" 冷了更好吃,清香味更明显,我们小时候拿它当零食吃……"洪阿姨提醒道。
看着身上长着"三条杠"、"三个角"的青团,记者还是很困惑:为什么独独是这一个村的青团与众不同呢?
村里一位干部给出了答案。原来,这个村子名叫余姚村,虽然坐落在浦东书院镇,但100多年前的第一批村民,可是从浙江余姚迁徙过来的。他们在海滩上开荒种田,一代代繁衍生息,才有了今天的余姚村。这在村志上也有所记载。
" 我爷爷那一辈,还与浙江余姚的亲戚有走动,他们那时的口音,也与现在的年轻人不一样……"洪阿姨回忆说。
原来,独特的历史与由来,造就了独特的民风和吃食。吃着这奇特的"青团",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些在海滩上辛苦劳作的余姚村先辈……
生活阅读排行
-
12 阅读 2017-03-27 12:28
-
11 阅读 2017-03-27 12:27
-
9 阅读 2017-03-27 12:28
-
7 阅读 2017-03-27 12:26
-
7 阅读 2017-03-27 12:28
生活热门推荐
-
4 阅读 2017-03-27 12:28
-
2 阅读 2017-03-27 12:28
-
2 阅读 2017-03-27 12:28
-
2 阅读 2017-03-27 12:28
-
9 阅读 2017-03-27 12:2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