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假离婚购房折射楼市尴尬生态

张敬伟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央行24日发文称,据有关方面反映,近期,购房家庭通过离婚手段享受首套住房贷款政策的情形有所增加,这既影响了调控政策效果,也容易产生财产纠纷、还款能力下降等问题,增加商业银行住房信贷风险。因此,对于离婚一年以内的房贷申请人,各商业银行应参照二套房信贷政策执行;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按二套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执行。

近日,楼市调控再掀紧缩潮。一二线热点城市调控政策在加码,一二线周边城市开始加入调控大军。要说热点楼市,一线城市为最,但最热的还是北京——热到了为了购房而假离婚以享受首套房的待遇。其他城市也有这种情形——市场经济时代,资本的异化与逐利的追求,会带来亲情的异化,甚至是家庭的利益化离散。

离婚购房和独生子女时代为生二孩而离婚,都属于利益化的亲情异化和家庭离散。被市场扭曲的家庭关系,也会导致弄假成真的家庭悲剧。因而,从市场监管、社会公平和家庭和睦的多重因素言,限购时代的离婚式购房也该认真管一管了。

央行给京城的假离婚式购房,戴上紧箍咒——为了购房而离婚,一年内不能享受首套房的信贷政策,无论商贷还是公积金贷,而是应该参照二套房信贷政策执行。

北京给离婚购房者立规,其他一线城市、二线热点城市以及其他热点城市,或会按照央行的节奏出台相应的符合本地的限制离婚性购房举措。

当然,这一举措也会误伤真正的离婚者,他们的购房权利被假离婚者搅乱了,被打折了。不过,防范假离婚购房的限制政策,虽属次忧举措但也是无奈的选择。

犹记上一楼市周期,市场衍生出“丈母娘催生房价”、演绎出《蜗居》这样的电视剧。红尘民生和大众艺术对楼市的敏感反应形成了鲜活的大众风俗剧,既让人感到大众娱乐的快感,又能使人品味到楼市虚热时代的生活苦涩。更重要的,这些民生现实或者说艺术再现的真实,凸显了安居是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

楼市新周期又来了,比上一周期更为复杂。上一周期,楼市是整体的虚热,房价是没来由的高;本周期的楼市则出现了不同城市的严重分化,热点城市一味的高,三四线城市存在难以消化的高库存。楼市调控只有通过因城施策的方式来解决,即一二线热点楼市要把虚热的楼市降下来, 三四线楼市要把库存的房子卖出去。

道理很简单,市场很复杂!来自楼市供给侧积累的沉疴痼疾和消费端的趋利因素决定了中国楼市的乱和难。从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轨迹看,热点楼市的调控依然是政策主调,三四线楼市的去库存也是难啃的硬骨头。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近日的政策主调,都在紧紧围绕着“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而进行楼市调控。而这,主要的指向是针对热点楼市。

以离婚的方式购房,也具有炒房的特点,是热点城市限购下的消费端趋利选择。所以,约束离婚炒房的小众现象,也属于限购政策的范畴。

限制离婚购房——确切讲是给假离婚者购房戴上紧箍咒,未必能够改变楼市大局。中国楼市之忧,在于无法消解结构性的紊乱——一限就死,一放就乱。内中原因,既有地方政府利益因素使然——土地财政和政绩工程,也有开发商脱机和投机之故,更有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以及炒房者无序参与其中所致。所以,中国楼市的真问题不是离婚者购房的滋扰,也不是丈母娘在添乱,更不是炒房者在捣乱,而是积累的存量问题太多,形成的结构性风险太大,从而造成了政策面对楼市调控的瞻前顾后。毕竟,楼市硬着陆有可能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这是政策设计者不敢也不愿看到的。

此外,公众对楼市须正确审视。价格过低或高企都非楼市正常态,符合市场规律而无太多权力和金融利益附加的楼市才是健康的。更理想的状态是,楼市在众多市场因素中成为风险可控,而不至于对宏观经济和社会民生带来伤筋动骨的传导。就此而言,现在的楼市调控,还处于治标不治本的初级阶段。

本文系转载,不代表参考消息网的观点。参考消息网对其文字、图片与其他内容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其权利属性均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和相关方自行核实。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