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 没刀没枪的陈胜吴广为什么能够在大泽乡起义成功?

官方团队作品

文:木林

公元前209年七月,在今安徽省宿州市南蕲县的大泽乡,这个远离秦帝都咸阳的偏远小山村,因为几个名不经传小人物的搅和,让一个举世瞩目的大秦帝国瞬间陷入了动荡之中。

这次起义不仅沉重的打击了秦朝政权,揭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统一强大的帝国,按理说,这个有着六百多年历史,在后世七代君王连续努力下才华丽现身的大帝国,不应该仅仅十五年就寿终正寝?

可是,历史事实就是,这个强大帝国瞬间就土崩瓦解了,很快从人们的视野中就消失了,消失的那么快,在人们都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汉朝。它留给人们的除了疑惑,还是疑惑!

贾谊在《过秦论》中曾提出了这样一个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在贾老先生提出的这个问题中,一夫作难指的就是以陈胜为首的农民起义。而这次农民起义为什么能够成功,则是我在这篇文章中需要和大家探讨的内容。

(一)陈胜起义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李源澄教授认为秦朝失败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没有出现一种能够将人们凝聚起来的大一统学说,山东六国旧人还念恋故国,对这个新一统国家不认可,随时都在搞复辟行动;

二是,秦之前,下级只听命于自己的直接上级,而到了秦时,却要求所有人都要听命于皇帝一人,而这中间的道理短时间内又不能讲清和讲透,导致尊君理论不接地气;

三是,秦统一后,没有及时在均富安民策略上实施积极的应对措施,导致阶级矛盾非常突出;

四是,国家废分封行郡县后,对那些所谓的社会精英们没有给予合适的安抚,导致他们率先发难;

五是,废德教而任刑法,结果是爵赏无以劝善,刑罚不能止奸;六是,因为没有令人信服的一统思想,却使用了低级的钳制手段,引发思想混乱。

这些失败的原因,也正是当时秦朝存在的主要问题。

陈胜起义时,距始皇帝去世也就是一年时间,在这一年内,秦朝内部大事不断。

一是,从胡亥本人来讲,他自己心里也很慌乱,不仅有"年少,黔首未集附"的担心,更有"大臣不服,官吏尚强,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这奈何?"方面的担忧,只能选择先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二是,从领导集团来讲,新皇帝仓促登基,没有组成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没有取得全国人民的认可,对朝廷内外的实际情况掌握的不准,对国家的形势研判失误,导致国家的管控能力变弱。

三是,从国家大政方针来讲,自从胡亥接手后,始皇帝制定的不合时宜的政策措施,没有一件得到纠正和改进,反倒是更加变本加厉,不仅没有做"干父之蛊"的事情,反而在"裕父之蛊"中越走越远。

四是,从官僚集团来讲,领导更换,权力更迭,政治清洗,公子扶苏自杀,紧接着的就是胡亥兄弟姊妹们的被屠戮,既让嬴氏血脉元气大伤,也让政府官员们人人自危,不要说开拓进取,能够保证一方平安已经算是尽职了。

五是,从军事威慑力量来讲,蒙氏兄弟的遇难,让朝中的一批能臣干吏、功臣勋旧受到牵连,蒙恬军团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削弱,南越军团拥兵自重,最后只能依靠章邯临时武装起来的刑徒和奴隶来拯救危局。

六是,从平民百姓来讲,刚经历过统一战争,不仅身处穷苦之境,而且思想、生活都不安定,怨声载道。始皇帝在时,虽然远征、刑罚、劳役、税赋等负担过重,导致民穷财尽,有张良暗杀、刘邦造反等复辟骚乱事件,但他还能震慑得住天下人们骚动不已的乱心。现在,政权更迭,流言四起,吏治腐败,"刑者相半于道,死人日成积于市",官逼民反,人心思变,成就了引发动乱的最好时机。

(二)陈胜为什么要起义?

我们有时会有一种思维惯性,就是喜欢将事情想复杂,或许,有时有些真相真的很简单。从各类历史的记载来看,记载的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陈胜他们这九百名戍卒,因为暴雨耽误行程,结果被逼上绝路,他们陷入了无论怎么做都会一死的绝境,天下人的痛苦跟他们无关,最要命的是他们需要渡过眼的危机。

从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竹简(简称为《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来看,秦律原文规定"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水雨,除兴。"(也就是:迟到三天到五天,斥责;六天到十天,罚一盾;超过十天,罚一甲。如果降雨不能动工,可免除本次征发)并没有"失期法当斩"这样的规定。

在秦朝,大家是以官吏为师的,那就有一种可能是,对于国家的法令,大家获得的途径少,多半是从官吏领导那听来的,为了严肃纪律,可能会以讹传讹的出现"凡所征戍边兵丁,不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者,一律处斩"这种吓唬的说法。

我们不知道陈胜吴广对当时秦朝律法的知晓程度是多少,如果他们是按照这种方式知道国家法令的话,那就说明,他们的起义不是蓄谋已久的反叛,也不是在某种理想或主义的指导之下的政权颠覆,更不是复国复仇的报复行动,只是一种为了延续活命而进行的抗争,是一种迫不得已的率性反抗。

他们起义的理由可能很简单,就是为了活命,先解决眼前的困难,再做以后的打算;他们采取的手段,只有先处理掉两个押解官吏,才能解决他们对戍卒们随时可能直接进行处罚的现实威胁,才能让大家暂时的脱离政权监控。

如果陈胜他们知道法令的具体内容,那这个陈胜可真是敢为天下先,野心真的很大!

那历史记载中,显然是对他们的造反行为进行了有意识的美化,让汉朝取代秦朝具有了正当性,那就说明他们的这次造反是故意的,是一次借机而起的蓄谋行动。

刘邦称帝时,曾将陈胜追赠为"隐王",正式确认了他的地位和功绩,那史马迁将他的功绩和灭夏的商汤、灭商的武王相提并论,并在《史记》中将他记入世家并加以盛赞这件事情,就很容易理解了,那也是为了配合美化高祖的需要。

对于农民出身的陈胜来讲,他可能真的就是糊里糊涂因为一时的意气用事举兵造反了,只是他很侥幸的踩到了秦朝即将崩溃的节点上,因为从他的后续表现来看,他就是一个很率性且没有多少远见的人,仓促的起义将他推到了权势的巅峰,在一年之后又跌入了权势的谷底。

不过,他很聪明,很懂得营造并利用形势,也很大胆和无畏,因为强烈的反抗精神,名留史册。

(三)陈胜他们采取了哪些超常手段?

造反,那是要掉脑袋的事情,轻则自己身死,重则家族受累,肯定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干的事情!虽然说大家都是戍卒,虽然都要面对死亡,但因人的个性差异,导致他们对待死亡的方式会有所不同,有的人会选择进行鱼死网破的反抗,有的人会默默的承受和等待,而绝大多数的人则会在彷徨无奈中显得焦躁和不知所措。这个时候,就需要陈胜这种敢站出来振臂一呼的领导者。

一是,在信息不是一般闭塞的年代,想反抗挣扎的这个陈胜,绝对是精英。精英不是文化程度高、出身高贵人的专利,农民陈胜"苟富贵,莫相忘"及"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两句话的意境就很深远,否则他怎么对国家的大事知道的那么多,那么关心?怎么会知道旧楚国抗秦的大将项燕?他怎么不自己偷跑而想着要带那九百人造反?这一切都说明,他对现实不满意,随时都有那种企图通过投机来谋取富贵的想法。

二是,他成功地将另一位委派加民意负责人吴广,收服成了自己的亡命铁杆。这个吴广在戍卒中的声望也很高,当所谓的好人被醉酒的权贵欺负这场戏上演时,对围观的那些不明真相人的影响很大,很多重大的骚乱事件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三是,他拉着吴广去找了一个算命先生,不仅从内心对吴广进行了强化,更谋划出了通过鬼神之道来慑服众人的思路。在吴广的协助下,于是出现了"鱼腹丹书"、"鬼火狐鸣"类的灵异事件,让陈胜成为了戍卒心中默认的天授领袖,更一步步地操作出了能让绝大多数人响应起义的借口,为自己的拔剑而起赢得了心理认同。

四是,采取杀死押解官吏,达成谋反既定事实的办法,断绝了其他人回归正当生活的退路。在那种血腥的场合下,杀人不仅能立威,更能断退路。

五是,发表了蛊惑人心的动员讲话。内容很丰富,不仅有诉苦拉家常,有向人们发出将会面对现实死亡的威胁,更有造反后可能会获取更大利益的引诱,特别是这句话: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拨动了人们心底最敏感的那根神经,让每个在场的男人都会热血沸腾:看眼下,生死未卜;想将来,富贵招人!

六是,陈胜自立为将军,封吴广为都尉,以人头为祭,袒露右臂作为标志(这种现象,诛吕安刘的周勃也搞过),筑坛盟誓,按事先谋划,诈以公子扶苏、楚将项燕之名,打出楚的旗号,造反起义。

七是,陈胜他们在楚地的大泽乡起兵,这里不仅偏僻,国家管控能力弱,更重要的是,这正好又应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谶言,上应天意。

八是,陈胜他们就是莽撞的造反者,幸运的弄潮儿,他们无意中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结果是从大泽乡到蕲县,势如破竹之势,接连攻克安徽和河南的铚、酂、谯、苦、柘诸县。在陈县,陈胜自立为王,国号张楚。一石激起千层浪,陈胜的胜利,鼓舞了楚地的造反领袖们,秦嘉、董绁、朱鸡石于淮北,项梁、项羽于吴县,刘邦于沛县,楚地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从此,天下开始大乱。

(四)陈胜起义留给我们哪些启示?

秦虽灭六国一统天下,但它规划的政治制度却最终由汉朝进行了全面落实,后世很多学者多将秦汉放在一起进行评说,说它们共同营建和奠定了未来的大一统时代,陈胜就是联结这两个朝代的桥梁。

纵观我国历史,农民起义往往有两种结果,一种是革命成果被贵族篡夺,一种是自己提升进化成贵族。

从陈胜他们刚开始起义时打出的旗号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原本就没有明确统一的指导思想,也不管扶苏和项梁是不是属于一个阵营的,只是感觉到这两个人都有号召力。在起义稍微取得一些成功时,就有些飘飘然了,拒绝了张耳陈馀缓称王的建议,导致这次起义和辛亥的武昌起义结果相似。

陈胜虽然有先发优势,但他,威不足以慑部下,恩不足结左右,在对军队没有完全取得掌控权的情况下,分兵三路攻秦(有说是七路:武臣攻赵地,周文西进攻秦,吴广攻荥阳,邓宗攻九江郡,宋留攻南阳,周市攻魏地,召平攻广陵),让自己了光杆司令。

在起义一年后,两个领袖先后遇难,吴广被自己手下的大将杀死,陈胜也被自己司机杀死了,反秦军事指挥权最后也被其它势力所取代。

再平和安定的天下,都会有一些蠢蠢欲动的投机分子,更有像陈胜这样觊觎富贵人的存在,这本不足以为怪,怪就怪在陈胜没有商汤周武那样的贤能,没有王侯将相那样的尊贵,却能振臂一呼而天下响应,主要是因为"处于安定状态的人民可以共同行仁义,处于危难之中的人民容易一起做坏事",如何让人民安定,这才是国家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有人说,一个颇具雄心的亡命之徒,为了王侯将相的远大理想,率领一群乌合之众,铤而走险,通过暴力方法进行革命,使原本就不受正统思想赞成的造反,在他的身后,却罕见的获得了历代主流历史学家的认可,司马迁将他列入世家,司马光更称其部队为兵而不是贼寇,在精神上变成了儒家学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实践代表,值得人们思考。

「稿酬作者招募」点击详情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