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传承一颗铭记历史的真心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清明时节将近,春风带着希望和斗志拂面而来,在百花争妍的时节,春的莅临让过往和未来在大地复苏的时节萌动。清明在我国既是一个节气也是一个节日,此时,气候回暖,草木萌发;此时,缅怀先烈,感恩先人。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人们既感受着季节的变换,更不忘先人的召唤。那些镌刻着先人名字的石碑,是对我们无声的提醒,不要忘记历史的脚步,尤其是那些先烈,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民族之魂。

每一个节日都是一场历史和现实的对话,而感受这场对话的则是我们对于历史的敬畏之心和对于先辈的感恩之情。如果说端午是对一个人的纪念,那么清明则是对所有先人的纪念,当然这些纪念没有分别,它恰恰是在不断地提醒我们,作为先辈的传承人,我们应该怎样续写历史,我们应该怎样开拓未来。新中国的成立是几代人不屈不挠奋斗的结果,而中国梦的践行更是任重而道远。缅怀先人,让民族的记忆不断片,秉承遗志,让每一个筑梦的人有一种责任,有一份担当。

时代在发展,如今纪念先人的活动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古诗里所描述的“纸灰”、“飘白纸”的场景如今已不多见,人们用一种更加环保和节俭的仪式表达着对先人的感怀和纪念。一束花、一鞠躬,如今人们不再将注意力放在对于纪念物的过渡消费上,而是将注意力放在更加环保和文明的缅怀方式上。对于先人的纪念依然延续,只是一些方式的改变可以让人们在寂静和清净的环境中用心去感知先人。而网络祭扫更是让在路上的人不再因为错过时机而扼腕叹息,网络祭扫很好的利用了网络提供的便利,让那些无法归家的人有了寄托。虽然不能亲临,但是心却相通,如今,微博、微信的广泛应用,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寄托情怀的窗口。虽然我们变换了地点,但是却没有留下遗憾,并且通过网络可以将自己每一次的纪念行程点滴记录,在时间上记录自己的脚步,续写自己的怀念。

开放的形式和多元的表达,让传统的节日在新的环境下有了更多进入人们生活的途径。从除夕到元宵再到清明节,传统节日正在随着时代的脚步而“步步近心”,通过电视、网络更加贴近民心,同时我们也在或是活跃、或是互动、或是安静、或是新奇的环境下感知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

再好的名著如果束之高阁,那么它的价值无异于一张白纸,只有人们持之以恒的翻阅它,揣摩它,认识它,那么它的生命才不会有终结。对于历史的记忆同样如此,我们要的不是那些奢侈华丽的繁文缛节,我们要的认认真真感恩先人、铭记历史的真心,只有这样我们的历史才得以更好地延续,先人们的业绩才能更好地承接。

生理上的失忆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失忆,如果人们缺乏最起码的敬畏心,缺乏对于历史的基础记忆,那将是一个怎样冷漠的世界。人们争相追逐眼前的利益,忘记了根本,忘记了初衷。先人,不仅仅是提醒我们铭记历史,更是我们精神上的指南针,在道德滑坡、人心缺位的时代,我们更是需要在一次次与先人和历史接洽的过程中,重塑奋斗理念,重树精神信念,有牢固的精神家园,我们才能行的正、走的远。

(张晨光)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