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档案资料神秘消失之谜

郑和七下西洋,代表着我国古代航海技术的最高峰,可是,随着明清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中国的航海造船技术随之衰落,郑和下西洋的资料档案等也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几乎荡然无存。时至今日,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最远到达过哪里、航海途中到底遇到过什么,乃至所乘海船的尺寸规模等都存在很大的争议。

资料缺失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其实,在明朝中后期,郑和下西洋的那些珍贵资料就已经失落了。《龙江船厂志》是明代李昭祥所著的一部船厂志,记载有明代著名造船工厂--南京龙江船厂的历史资料,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成书。作者是南京工部主事李昭祥。

《龙江船厂志》载:"永乐五年,改造海运船二百九十四只,备使西洋",并附有海船和两头船两种适合在海中行驶的船的图,但同时也标明:"海船已废,尺度无考"。有些专家认为,当时明朝廷长期实行禁海政策,禁止造大海船,李昭祥作为主管造船的工部主事官员,要与朝廷保持一致,"尺度无考"只是搪塞敷衍。但笔者认为,李昭祥在这里没有必要搪塞敷衍,此时龙江船厂确实是已经没有海船的资料了。

李昭祥作为当时一个比较有为的封建官吏,深刻认识到海船对海战的重大意义,从文中也可以看出,他是很希望龙江船厂能制造出海船的,否则也不会把已废的海船图列入《龙江船厂志》,并希望在以后能考证出海船的技术参数。

从以上资料中也可以看出,郑和宝船制造资料的缺失对明中后期丧失海洋控制权的巨大影响。

下西洋宦官没有留下多少资料

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郑和下西洋档案资料的缺失呢?首先是资料档案本身所存不多。郑和下西洋的主要成员包括正使太监郑和、王景弘,副使右少监洪保等领导层,以及所辖官校、旗军、勇士、士民、买办、书手共二万七千八百七十余名。下西洋的领导层以宦官为主,他们虽擅长航海,知晓兵事,但大多是自小入宫,粗通文墨,甚至目不识丁。如第七次下西洋副使洪保为自己写《寿藏铭》还要到处求人。他们不可能留下太多的资料。

大海上"绵邈弥茫,水天连接",只能看"日月升坠,以辨西东,星斗高低,度量远近。皆斫木为盘,书刻干支之字,浮针于水,指向行舟"。对于这样充满风险的海上航行,对于当时一心通过科举来求取功名的读书人来说,绝对是不屑或者是不敢参与其中的。因此,除了官方的档案材料外,下西洋亲历者只有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和巩珍的《西洋番国志》等寥寥几本著作。

其次是明朝中后期多次采取了禁海政策。永乐二十二年(1424),明成祖去世,仁宗即位,应前户部尚书夏原吉的请求,下诏停罢下西洋的取宝船。明宣宗宣德中复开,到明英宗正统初再次禁海。明宪宗成化年间,曾一度考虑恢复出海,但因为大臣的激烈反对而不了了之。

在中国古代,由于百工之人多不识文字,各种技术的传承主要是依靠师徒相带和口口相传,造船和航海技术也不例外。明宣德八年(1433),郑和病逝于第七次下西洋途中,郑和七下西洋终成绝响。郑和的副手洪保在其《寿藏铭》中自叹:"人生在世,如驹过隙",一帮下西洋旧人也随之星散、老去。后宝船厂废,龙江船厂亦不再造海船,明朝先进的造船、航海技术后继无人,慢慢湮没、失传。

刘大夏焚毁了航海图

第三个原因,是相关资料遭到隐匿、毁坏。郑和下西洋兴师动众,对国家消耗极大,当时就遭到很多官员的反对和抵制。

万历二年(1574年)官员严从简在撰《殊域周咨录》一书中记载:成化间,有中贵迎合上意者,举永乐故事以告,诏索郑和出使水程。兵部尚书夏忠命吏入库检旧案不得,盖先为车驾郎中刘大夏所匿。忠笞吏,复令入检三日,终莫能得,大夏秘不言。会台谏论止其事,忠诘吏谓"库中案卷事能失去?"大夏在旁对曰:"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敝政,大臣所当切谏者也。旧案虽存,亦当毁之以拔共根,尚何追究其无哉!"忠竦然听之,降位曰:"君隐德不细,此位不久当属君矣(大夏后果然官至兵部尚书)。

现代历史学家也多持此观点,黄仁宇在其《中国大历史》中也明确写道:"郑和之后再未有派遣舰队之事,船员被遣散,船只任之搁置废烂,航海图被兵部尚书刘大夏焚毁。"

不过,查《明史》刘大夏传,其中只记载了刘大夏在兵部时,隐匿了明成祖征讨安南的档案材料。但因为刘有隐匿档案的前科,且当时又担任车驾郎中的官职,负责保管车船资料,因此郑和下西洋档案材料丢失不见的最大嫌疑人即为刘大夏。但不管是不是刘大夏所为,是隐匿还是焚毁,郑和下西洋的档案材料从此不见却是不争的事实!

逐渐的,历史成为传说,传说成为神话,郑和下西洋的这段历史最终为后人所知,并广为流传的只有一本神魔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

郑和下西洋造船和航海技术的缺失,使得中国在近代被海洋文明所抛弃,几百年后,天朝上国被来自大洋之外的列强的坚船利炮所击败,华夏文明几近灭绝,这也是明朝那些信奉儒家文化,只顾当下,坚决反对下西洋的大臣们所始料不及的! 黄涛

▲郑和下西洋船队。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