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82家P2P平台停业 高管去哪儿了?

随着一年整改期限的临近,网贷行业进一步"洗牌",优胜劣汰的加速致使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出现大幅下降。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为2448家,到今年2月底更是进一步下降至2335家,退出行业的平台数量不断增加。今年以来共出现131家停业及问题平台,其中82家平台为停业,占比达62.6%。

如果说"诈骗"、"跑路"是前两年退出平台的关键词的话,那么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主动停业、转型成为退出平台的"主旋律"。目前,这类良性退出平台在所有停业及问题平台中占比近七成。"主要原因在于不少平台无法满足监管层的要求,在政策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权衡营业状况后,选择主动清盘停止营业,由于这部分平台待收较小,容易完成清算,而主动停业或许是平台良好退出的不错选择",有分析人士指出。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主动停业的平台高管后来去哪儿了呢?在对多位业内人士进行采访后,《证券日报》记者将人员动向归纳为以下几个方向:一是,继续留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加入别的平台;二是,尝试做金融或者金融周边产业创业;三是,进入传统金融机构、民营银行、互联网小贷、互联网保险等金融机构;四是,回归实体企业。

网贷行业进一步洗牌

近七成平台良性退出

" 野蛮生长"绝对是2012年至2015年网贷行业的生动写照。数据显示,2012年底,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数量为150家,而到2015年底这一数量已增至3433家,增幅高达22倍。而"草莽时代"的结束源于2015年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随后种种监管政策不断出台拉开了网贷行业洗牌的大幕,网贷平台数量也随之出现大幅度下降。

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为2448家,2017年2月底更是进一步下降至2335家。随着整改期限的临近,退出的平台数量还将进一步增加,而这部分退出的平台具体包括停业平台和问题平台,主要可以分为停业、转型、跑路、提现困难、经侦介入等5种类型。

从时间轴来看,停业及问题平台主要发生在2016年1月份-8月份。分析认为,多发的原因在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以及去年4月份开始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的展开,对不合规的平台形成极大冲击。而在9月份以后,监管消息面稍显平静,因此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呈现减少态势。

从事件类型来看,去年以来相较于2015年停业及问题平台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网贷之家数据显示,目前停业、转型这两类良性退出的网贷平台数量分别为66.11%、1.61%,而在2015年则分别为32.3%、0.08%,占比均有所增长。跑路、提现困难、经侦介入的网贷平台数量占比下滑,2015年这类平台的数量分别占比为44.44%、22.18%、1%,目前则分别降至22.46%、9.53%、0.29%。

停业型常见于一些中小平台,这些平台主观上不存在诈骗或自融的意图,多是由于资金实力弱、业务能力水平差,在网贷行业总体仍处于亏损状态的情况下无法继续生存,导致其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选择停业。对于停业平台数量的增加,有平台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监管的趋严,网贷平台的退出是可以预见的,优胜劣汰的阵痛也是这个行业必须经历的。监管提高了网贷行业的门槛,让不合规的平台或者实力弱的平台自然淘汰,行业已经进入良币驱逐劣币的阶段。"在他看来,有许多中小平台仍未盈利,而如银行存管、备案等合规成本的提升,让这些平台不得不选择退出。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1月份至今共计31家平台进行业务转型,不再从事P2P网贷行业相关业务。这31家转型平台的新业务方向共分为5类:专注资产端(包括消费金融、借款服务等)、理财销售(包括基金代销、线下理财等)、众筹、金融服务(金融行业资讯提供、金融解决方案提供等)、其他(电子商务、公用事业等)。从这五大分类看,转型专做资产端的比例最高,达到了32.13%,其次为理财销售,占比为25%。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