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派周灏:中国互联网金融缺的不是钱,而是用技术打通的路径

[ 亿欧导读 ] 量化派创始人兼CEO周灏,一名资深的金融企业家,他认为:①金融就像赌场掷骰子一样,概率可以算得很清楚;②每个人身上有上千个变量,只要掌握了数据,就可以通过数据去预测一个人、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经济的变化。

【编者按】2012年,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大潮来临,周灏看到,中国金融市场里资金端和用户端都有强烈的需求,与互联网金融存在的征信数据缺失、自动化程度低、风控模型不够精准,这三个痛点,以"中国缺的不是钱,缺的是用技术打通的路径。"为核心观念,建立的量化派寻求解决之路。

本文转自"新经济100人"作者:程春晓/李君宇;经亿欧编辑,供业内人士阅读。

从人、到企业、甚至是国家,最核心的都是数据驱动的

从Capital One到巴克莱银行再到摩根斯坦利,量化派创始人兼CEO周灏在美国金融机构干了六年,感触最深的事,一是金融就像赌场掷骰子一样,概率可以算得很清楚;二是每个人身上有上千个变量,只要掌握了数据,就可以通过数据去预测一个人、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经济的变化。

量化派是如何探索解决之路的呢?

积累用户,获取用户数据

2014年1月,周灏创立量化派,写下了6个单词:To move the world with data(用数据驱动世界)。

周灏相信金融科技最重要的趋势是数据加技术

2014年,投资人建议周灏搭建P2P平台,但是周灏坚持不做,我们对金融本身有足够的认识,中国老百姓没有风险判断和承担能力,又要求过高回报,这是不可持续的。P2P只是短期的监管套利,做到后面核心竞争力没有起来,当行业发生变化的时候,你做得再好都没用。

现在回想起来,周灏认为如果2014年做P2P的话,他就会失去在大数据风控上积累先发优势的机会。短期的潮流根本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未来趋势。回国后,周灏曾经在创业公司做高管,发现公司跟着潮流跑,什么好做就做什么,结果没有足够时间沉淀自己最大的优势。

2002年到2012年,北大毕业,出国读博,毕业在金融行业工作,周灏的人生轨迹似乎完美,然而他却懊恼:出国让他错失了中国互联网最好的十年。这个反面教训告诉他:你不要顺着大家的思路走,你要自己把趋势看清楚,选择自己的路,敢于承担风险。

2012年,周灏回国创业,开始走自己的路。创业就像在黑森林里跑步,你朝着一个方向跑,你就能跑出去。你要是这个方向跑一会那个方向跑一会,那就跑不出去。

看准数据+技术趋势的周灏,首先面对的是如何获取用户的问题。获客无非两种方式:一是自制App,获取自有用户;二是结合具体场景导流。

2014年10月,量化派App信用钱包上线,最开始的时候,一天几百个人,到2015年一二月份的时候一天就几千个了。周灏认为,量化派早期能够自然地积累用户,跟他们的强需求有关,当时市面上这种线上快速放款的平台还很少,量化派通过ASO优化等方式,早期获客成本很低。

传统的银行征信报告中只有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包括违约透支记录等,但是信用卡覆盖人群窄央行2016年第四季度支付业务统计数据,中国人均持有信用卡0.31张、信息维度单一等问题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网征信需求。为了补充用户真实的社会网络信息,必须把非结构化、非传统变量考虑进去,包括网络数据信息,甚至借款人填写表格时的使用习惯等。

金融是唯一一个用户无条件配合公司给数据的行业。用户下载量化派自有App信用钱包,主动注册授权之后,量化派通过link rank技术把信息进行分析并汇总成一个关系图谱,另外社交等信息也可以给借款人增信或者减信,目前已经形成了4.5亿的关系网络,800万级黑名单,2000万级灰名单。

但是,在这个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的时代,靠用户自然增长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公司发展需求了。

2015年三四月开始,量化派开始主动走出去,与场景合作。他们和58同城、去哪儿等平台展开合作,嵌入后台,根据用户的信用评级向平台推荐相应的透支额度,最终撮合资金方和用户之间的交易贷款。对58和去哪儿这样的平台来说,他们的用户可以通过量化派的贷款,买二手手机或旅游产品,促进平台本身的交易,而且还能拿到量化派付给他们的流量费。目前,量化派合作的消费场景平台约150家,已经覆盖了旅游、3C、医美、教育等场景。

如何进行大数据风控?

金融的核心是风控,周灏形容风控就是那最后一道筛子。周灏的前雇主Capital One内部有一套对潜在用户的风险定价模型。该模型根据用户的信用和收入等信息,预测贷后的逾期、违约等行为,根据用户行为,计算用户的潜在价值,然后在此基础上针对用户定价。

基于美国的信用社会基础,Capital One做的模型简单,用少量变量就能判断。但是在中国,征信体系不完备,缺乏与金融强相关的数据,建一个模型需要成千上万变量,对于统计方法有很大挑战。

为了解决问题,周灏找到了原来在Capital One性格和他互补的王倪。

周灏性格外向,更具有冒险精神,最初是一个人在投资人办公室创业。

量化派CFO杜沛原先在阳光保险做投资,刚加入公司时,偏重投资思维,首先考虑的是风险问题。例如招人的时候,应聘者80%符合预期,20%低于预期,杜沛还在纠结,周灏告诉她:你确认80%的时候就该做决定了。因为在创业公司,想得太多、太保守不一定是好事。

量化派联合创始人兼COO王倪性格偏向保守,先将家庭资产打理好,安顿好家人的生活之后,王倪才在2014年9月回国创业,公司、家里交给他打理,都很放心。周灏说。

王倪在一次采访的时候说,如果不是周灏找他的话,他可能不会拖家带口回国创业。周灏正巧在旁边听到,他从来没有跟我说过这种话,他特别信任我,在那一刻我还是蛮感动的。

王倪在谷歌做过深度学习,量化派通过公开信息以及个人授权获得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等方式进行数据挖掘,对用户的信用进行评估。

而在后端,量化派针对用户的关系图谱开发了一套link rank算法,通过关系人的表现推断申请用户的信用、发现欺诈团伙信息。关系图谱背后有几千个风控变量,从现金贷和白条两个产品收集的用户数据上来看,用户的地址就可以作为一个风控变量。例如购买3C产品的时候有地址信息,如果有几个人买东西都寄给同一地址,就有套现的风险。

王倪告诉新经济100人,现在量化派的两款产品,现金贷用户通过率在10%-20%,消费场景用户通过率80%。量化派用户大多集中在22-35岁,以城市白领为主。

周灏在摩根斯坦利工作的时候,十几名员工支撑了全球范围内数据的运行。量化派有员工200多名,每月审核几百万笔贷款申请,成交几十万笔。根据量化派CFO杜沛提供的数据,2016年12月单月成功撮合40万笔信用贷款。周灏说,同等体量贷款申请,一般金融机构需要上万人来处理,这就是技术的力量。

除了实现大数据风控,量化派还可以基于现有技术和数据帮助合作机构实现客户精准营销,根据B端需求去寻找、筛选、匹配合适的C端用户。这就不会是大海捞针,提高了他们客户触达率和最终营销成功的概率。量化派CSO罗晓献说。

如何找到资金?

2015年量化派交易额为几亿元,2016年是五六十亿元

一端是数百万成交用户,另一端是数十亿元资金。我国网贷行业还处于规范发展初期,像量化派这样的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除了找人之外,找钱才是决定他们能否生存下来的关键因素。

而资金的来源无非就是P2P、小贷公司、银行、信托等。量化派主要在中间提供风险识别、反欺诈、信息撮合等来向B端收取服务费用。

通过量化派这样中间商的撮合,资金方可以大大降低资产获取、运营和风控成本,可以对不同客群制定不同价格,并且节省了贷前、贷中、贷后的管理成本。用户也可以打破传统金融审核流程的束缚,在多种消费场景中享受消费金融服务。量化派通过坏账补偿的方式,与资金方共担风险,深度切入交易。

为了完成模型迭代,量化派必须形成真正的数据闭环。量化派有从资金方放款到借款人还款的信息流,用户在交易中的每一个动作你都掌握了,你知道谁是好用户谁是坏用户,这样能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你的风控模型。王倪说。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数据的分析处理、人工智能的运用、用户信息安全都将成为这个行业未来的重点。

显然的,消费金融已经成为接下来三五年里很大的创投机会,但是,用数据和技术改变行业效率,是金融科技更长久的趋势。对于大部分金融科技公司来说,顺应这些趋势的基础上,如何平衡创新和合规,是他们下一阶段要解决的问题。

周灏认为,未来金融科技公司将会分化,一部分公司会侧重金融属性,往金融控股集团方向发展。另一部分会越来越偏向科技。我们的定位是科技公司,金融机构的服务方。我认为朝科技方向走,未来空间可能更大,合作伙伴会更多。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