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装中国梦 中国时装美国梦

当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明星穿着美国设计师品牌的衣服,或者中国本土品牌更美国化,这一切有可能都是因为迅驰时尚与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合作的结果。

来源:界面新闻

"潮大叔"Nick Wooster与中国男装品牌马克华菲推出联名系列是迅驰市场最知名的案例之一 图片来源:迅驰时尚

“你们有多少人知道CFDA是什么?”3月16日下午,一个中年外国人站在上海浦东四季酒店宴会厅的舞台上冲着台下观众问道。这是他登台打招呼后说的第一句话。不出所料,台下反应平淡。于是他赶紧报了一长串知名设计师品牌的名字:“Ralph Lauren、Marc Jacobs、Michael Kors、Tommy Hilfilger......这些都是我们的会员。”

说话的人叫作Steven Kolb,是这个叫作CFDA的组织的CEO。全称为Council of Fashion Designers of America(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的CFDA,是一家以支持美国设计师、引导美国时尚行业发展为目标的非营利性组织。而之前Steven Kolb像报菜名一样报出的一长串设计师,都是这个协会的成员——目前,整个组织共有507位会员参与。

之所以Kolb会来到上海,是因为CFDA在1月时与中国一家叫作迅驰时尚的公司签订了为期5年的战略合作协议——这让美国和中国的时装业,开启了彼此的造梦计划。

CFDA CEO Steven Kolb与迅驰时尚CEO方涛合影 图片来源:迅驰时尚

时装界娱乐化是共识

迅驰时尚成立于2008年,以帮助时尚品牌对接娱乐明星及娱乐产品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业务起家。彼时,北京奥运会为整个中国引入了“品牌意识”,而如何构建和升级一个品牌成为了迅驰抓住的市场机会。8年后,也就是2016年,迅驰时尚在“新三板”上市。在此之前,演员陈道明曾出资入股该公司。而在迅驰推广的客户案例中,陈道明也有多次出镜。

目前,迅驰时尚的主营业务在为时尚品牌管理、IP整合、娱乐营销及名人品牌孵化管理。这听上去有点过于专业,但说直白些,它最擅长的就是将有粉丝号召力的娱乐明星或娱乐事件和时尚品牌做匹配牵线,让双方展开联名等营销合作。比方说,它曾促成街拍中常出现的“潮大叔”Nick Wooster与中国男装品牌马克华菲推出联名系列。又比如,它让《007幽灵党》的男主角Daniel Craig在电影中穿上了来自中国男鞋品牌奥康国际的皮鞋。

这次CFDA与迅驰的合作也是基于这个基础。可能不久后,你就能看到有一波中国明星会成为某个在国内并不出名的美国设计师品牌的代言人;又或许,过不久你还会冲着某个明星,去购买他(她)和美国设计师品牌推出的联名产品,甚至会看到一大波时装公众号的美国新晋品牌科普推送……

“我们希望能把迅驰在娱乐方面的资源融入到美国的时尚(领域)里,所以我们做了这次的合作。”Steven Kolb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说,“在我们看来,全球时尚娱乐化正变得越来越火,时尚和娱乐之间已经不再有清晰的界限。”

时尚界的民主化,在一定程度也反映在其娱乐化的进程中,这点,Steven Kold用“维密”大秀举例:“它(维密)可以不被看作一场时装秀,但它是一个娱乐事件。娱乐化让秀本身变得更有趣,更大众化。”;此外,伴随着社交媒体、网红、博主、直播等媒介和新兴产业的走俏,米兰、巴黎、纽约,伦敦时装周几乎也成了全民参与的娱乐活动。尽管这一转变受到了包括Raf Simons在内的设计师的反对,但自从乔布斯向世人展示第一代iPhone、马克·扎克伯格上线Facebook的一瞬间,时装界就注定要面临自己的宿命。

因为从根本上,时装是用来卖的,只要整个行业的权力体系不产生动摇,形式永远不是最重要的。

“品牌的终极目标是销售,他们通过娱乐化的秀来促进这一目标的达成。”Kolb补充说,“我觉得娱乐化是可以促进商业化的。”

CFDA正是希望借着迅驰,用娱乐化的手段来实现美国设计师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商业化。尤其是那些尚未在中国展开业务的中小型设计师品牌。借助这样的模式,外来者可以更快速有效地打开本地市场局面。类似的思路,亦体现在香港贸易发展局上——近日,该机构通过一个名为Fashion Hong Kong的计划向内地市场推广香港本土设计师品牌,而它们的杀手锏,就是Angelababy、莫文蔚、李心洁等大牌明星都曾穿过该计划中的设计师品牌的作品。

香港贸易发展局上海代表黄丽娴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特别提及了香港娱乐明星资源,认为这为他们在内地市场推广香港设计师品牌提供了基础,尤其是在不少明星已有一定的粉丝量的前提下,“所以只要香港(设计师)做好自己的本分,我们为他们做好推动,内地市场真的会是重要市场”。

“我在内地销售也会发现有些艺人穿过的款式会比较爆一些,”品牌112moutainyam设计师任铭晖认可黄丽娴的判断,也在实践中印证了时尚娱乐化营销的可行性,“适当的时候,我们还会和明星做一些活动,也会推出定制的产品。”

据Kolb介绍,CFDA有80%左右的成员都有这一类需求。他们对中国市场好奇且向往,却苦于规模的限制,没有能力也没有信心独自开拓中国市场:“说实话大品牌不会需要我的帮助,也不会需要迅驰的,他们已经了自己的员工和资源去搞清楚中国市场是怎么一回事。但对于年轻的品牌,他们就需要我们。实际上,不光是新兴品牌,在美国还有一部分已经发展了十几二十年的中小型品牌,他们在本土市场商业基础扎实,也受到业内尊重,但他们不是大名字,也没有大品牌的资源和实力,他们不会有实力来进行海外扩张,那么他们也需要我们的帮助。”

高比例的需求决定了此次与迅驰的合作对CFDA至关重要。因为CFDA最主要的砝码,就是手中那507位会员式美国设计师品牌。正如Kolb所讲,它们中有很大一部分就像嗷嗷待哺的新生儿,渴望寻求新资本市场的哺乳,而CFDA如果能为这些品牌带来有实际价值的发展机会,比如进军中国这个最具吸引力的潜在市场,那么对其自身的好处亦显而易见。

但问题是,CFDA从未走出美国,而它的属性,也并非寻求全球化发展,那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点做出这个史无前例的突破呢?

CFDA的潜在困境

从这个角度看,它与迅驰达成合作的时间点显得有些微妙——因为就在合作达成一周后的2月9日,近几年星光最暗淡的2017秋冬纽约时装周正式开幕。

我们此前在报道CFDA的营收方式时曾有提到,由于纽约时装周的实际承办权已卖给美国最大的演艺经纪公司之一的WME丨IMG,所以目前CFDA的收入来源,除了靠教育基金、承办活动以外,还有收费线上时装行业日程工具“Fashion Calendar(时尚日历)”——凭着这份行业人黄历,CFDA承担起了纽约时装周调度员的角色。

因此,当今年二月Tommy Hilfiger、Rebecca Minkoff、Vera Wang、Hood by Air、Proenza Schouler、Opening Ceremony等品牌纷纷转投其它城市的时装周或者宣布不再在参与到纽约时装周官方日程时,或多或少会对CFDA造成冲击——哪怕在Steven Kolb看来,这种影响微乎其微。

“我真的完全不担心,说实话,我不觉得是纽约时装周式微,而是反应了时尚界的一种流动性。”Kolb说,“现在世界上有这么多的时装周,整个时装行业是很全球性的,国家和城市不再有边界,有纽约的设计师会想去其它时装周办秀,就会有国际设计师想来纽约办秀。”

Kolb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成立,但过去时装周的不可取代性有所摇摆,也已是个不可回避的趋势。

这不难理解,当媒体渠道不再单一,时尚信息传播的阶级体系也不再像过去森严;而对于已经做过几季发布且收获一定知名度的设计师,时装周有可能会显得费力不讨好。设计师Rebecca Taylor在接受时尚媒体Glossy采访时就说,她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时装秀的传播效力只限于第一排,原来办秀的经费完全可以用于拍摄更多的宣传册和硬照,而且她也不需要再为了办秀凑齐40个造型,要知道那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不会被买手挑中、投产和销售。

此外,CFDA面临的更棘手的问题还在于招揽新人的环节。这关系到一个城市时装业的未来:“在新人设计师这一块,米兰和巴黎对于新人设计师的培养做得比较少,但我们与伦敦的确存在竞争。”Kolb说。

这两年,中央圣马丁、皇家艺术学院等英国设计院校的不少毕业生从在英国时装周协会的支持下,逐步创立了自己的品牌,从而也再次让伦敦成为新生军的摇篮。况且,CFDA引以为傲的CFDA/Vogue Fashion Fund(美国时尚设计师协会与Vogue杂志联合推出的新人设计师扶持基金项目)以及CFDA Fashion Awards(美国时尚设计师协会的年度大奖)也逐渐都被英国时装协会一一复制。在这样的情况下,CFDA的压力可以想见。

“我只会在CFDA一直重复做过去做的事时,才会担心CFDA以及美国时尚的未来,但我们现在一直在改变固有模式,去尝试新的东西。”在Kolb看来,与迅驰的合作就是一种改变和新尝试,“我五年前就来过中国,当时是带着三个设计师参与了Vogue的活动,而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单纯支持在中国有生意的会员(设计师)的阶段,总结说,在这个时间点,我们需要一个合作伙伴,而中国市场也准备好了要发现和接纳新的时尚品牌。”

但目前中国市场还没准备好发现、或者有足够的储备去接纳一个赤裸裸的外来美国品牌,为此,CFDA需要一个本土摆渡人:“这个时间点我们需要一个合作伙伴。”Steven Kolb说道。

这个本土摆渡人,就是迅驰

Kolb的这番话,经由迅驰时尚CEO方涛的二次解读后,就变成了现在的热门关键词“消费升级”。

方涛称,消费升级正是迅驰和CFDA达成合作的背后逻辑。而且在迅驰看来,这不光是指中国顾客不再一味追求大牌和Logo这样的炫耀式消费,转而开始接受新兴设计师品牌,更关系到中国有成为数众多的传统服装企业要在这个档口“转型升级”。

“中国至少有几千家企业有这样的需求。”方涛告诉界面记者,“中国是制造大国,不是制造强国,也不是设计或者文化强国,缺位的是设计和创意,或者说IP。我觉得设计驱动产品升级,IP推动品牌升级。”

这直接延伸到了迅驰方面希望借由CFDA达成的两个层面合作。

设计驱动产品升级指的是让美国设计师与中国品牌在产品合作达成合作,这可以是短期的联名合作,也可以是长期的顾问或是短期项目性质的设计合作。

而IP推动品牌升级说的是把设计师看作一个有粉丝号召力的IP,通过营销和公关手段,让IP帮助品牌提升原有形象。在方涛看来,CFDA的设计师们,尤其是那些已经相当知名度的,完全可以和娱乐明星一样,以多种方式为中国传统时尚品牌的形象镀金加分。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设计师成为中国品牌的代言人或是名誉顾问。

市场上此前已有先例。2004年,深圳女装歌力思曾发布消息称,品牌邀请法国设计师Jean Paul Gautier作为设计顾问。而后,羊绒服饰品牌鄂尔多斯也宣布任命曾在Chanel、Fendi、Balmain等品牌工作的法国设计师Gilles Dutor为创意总监。这些先例背后固然有品牌对产品进行升级的考量,但亦不乏有提升整体形象的考量。

而有这样名声的设计师毕竟是少数,对于那些在中国知名度不高的品牌该如何推广,方涛的解释其实再次回归到了IP推动力上:“我们看的更多是中长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合作)签了5年,第一看看我们能不能让两边的设计师和品牌在彼此市场上变得有名;第二是看能不能让有潜力的设计师找到更好的商业舞台。但不排除我们会和一些非常有知名度的设计师来做几个比较有影响力的项目,来让大家都更有信心,让双方的行业也都有合作的基础。他们有507个设计师,所以按照二八原理,那么重点应该放在100个更加适合中国的设计师。”

此外,迅驰将在2017年9月推出一个名为“尚交所”的B2B线上资源匹配平台。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资源就是来自CFDA的美国设计师,另外还会有中国以及美国的娱乐明星资源。据方涛介绍,迅驰方面还未决定是否要将中国独立设计师引入这个尚在开发的平台,但相对确定的是主要客户将会是那些有转型升级需求的中国传统时尚、或者服装品牌。

“就像打车(会)想到滴滴,买东西想到淘宝、京东,我希望之后大家想找设计合作,能想到尚交所。”方涛说。

按照迅驰公开的计划,他们与CFDA的合作除了围绕设计、品牌以及CFDA大奖这样的特殊事件展开,还会针对人才、资本和销售渠道做出努力。其中,“人才”一项被方涛寄予厚望。他表示,未来将极力促成中国年轻设计师参与CFDA的新人培训项目,“如果有机会还希望让他们去到知名设计师的设计工作室参观、实习,甚至工作”。

作为一家新三板上市公司,迅驰时尚需要不断找寻有实践意义的新商业模式,以吸引投资者的目光。看起来,CFDA正是迅驰此刻需要的那个重要筹码,而反之亦然。

更多专业报道,请点击下载“界面新闻”APP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