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建筑"美貌与智慧并存"

■陈家祠中进立面图(陈家祠供图)

岭南古建筑自有其风华外表和智慧大脑。风华在外,容易目睹,而智慧在内却并非人人都能知晓。大至建筑布局,小至雕梁窗花,每一个设计其实都包含老祖宗天人合一的所指。为什么要用青砖黑瓦?那可不是只扮高冷。为什么屋脊上要铺满五彩装饰?那也不是有钱任性。

今年2月至今,陈家祠正在进行以脊饰修复为主的新一轮维护工作。以此为契机,记者再度探访。作为岭南古建精华荟萃之地的广州陈氏书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探秘建筑智慧的窗口。古建筑,您得略懂一二,才逛得有意思。■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九宫格布局和青砖麻石

就是天然空调和吸湿器

落成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的陈氏书院,又名陈家祠,已在广州城西屹立超过120年了。它是合族祠,也是各地陈姓族人前来广州城应考科举的落脚地。

岭南气候的典型特征是"湿、热、风",怎样让人住得爽,陈家祠在建筑布局和材料运用上,为实现舒适人居进行了很大尝试,这是它为什么这么出名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据建筑学博士、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教授向记者介绍,陈家祠整体是"三路三进两排厢房",各路的庭园相通,形成大庭园。馆方资料称这是"前所未见的建筑平面布局"。具体来说,它由左中右三路建筑组成,每路建筑前后各有三进。其左右两路不是常见的衬祠,而是在外侧设庑(即带有廊道的厢房),由此产生四条青云巷,左右两路各进用房升格为三开间的厅,使得三路三进共有九座厅堂,就像九宫格。

这种梳式布局,让风有自由的空间在建筑内流淌,同时配以可装可卸的格扇、建筑上部没有天花板等等,通风,舒爽。旧时并无风扇和空调,这就是看不见的天然空调。同时,这样的纵横交错而富有规律,还增添了交通和防火的功能。

还有,记者最近一次去陈家祠恰逢湿漉漉的回南天,进入其中竟然感觉不到湿气,地面墙壁干爽如昔。这是因为其地面用广东大阶砖,墙体用青砖,这两者从性能到工艺都能够吸潮,配合其他材料和建筑构件,形成一部化整为零的室内天然吸湿机。

总之,无论整体还是局部,陈家祠都能根据岭南气候作出相应解决手段,不但保护建筑物本身,而且让身处其中的人也感觉舒爽惬意,真正以人为本,体现着老祖宗的智慧。

装饰上的"七绝"巧夺天工

而且起到心灵鸡汤的作用

岭南繁花似锦,民众热情果敢,所以,建筑物的装饰极尽绚烂也是顺利成章,而且,它还美得体贴人心。

陈家祠在建筑装修上大量运用"七绝",也就是巧夺天工的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彩绘画和铜铁铸。虽则陈家祠的建造秉承"慎终追远、尊卑有序"传统思想,但它绝不以高高在上的非人间造型凌驾人心人目,而是与近代广州的气质一脉相承,开放、接地气,同时体展现图腾崇拜和世俗追求。

因而"七绝"上的造型都来源于民间,有通俗传说、历史人物、岭南特产、花鸟佳果,让人观之可亲,处之泰然,这种视觉上的亲切可以蔓延至心间,提高了建筑物内的人的舒适状态。

比如,聚贤堂前的月台栏杆,其望柱头上不仅小狮子憨态可掬,一盘盘菠萝、杨桃、佛手也宛若天然,在表达以佳果祭祀祖先的虔诚之时,也不忘扩展其观赏趣味,故常吸引垂髫少儿,不时好奇围观。更别提石柱头上石雕"状元及第"、书院外墙砖雕"梁山聚义"、大堂后部木雕"岳飞破金兵"等的趣味盎然。

至于彩绘壁画,也能见建筑者当初一番苦心,其上分别是"王勃写《滕王阁序》"和"夜宴桃李",书院中仅有的两幅壁画以文人才子为题材,分布在当时为陈氏子弟科举读书备考的东西两厢房里面,用意昭然。试想当年学子挑灯夜战昏昏欲睡之时,一抬头看见如此励志的画面,可能也会虎躯一振,噢不,精神一振,好像灌下一碗心灵鸡汤。

文化属于意识形态,建筑是物质形体,文化通过建筑这个载体来反应思想、愿望,来感染和慰藉居住者,体现着无形和有形结合的智慧。这正如中国传统民居研究领路人、华南理工大学博导陆元鼎说的:"岭南文化无论在建筑类型、平面布局以及建筑形象、细部,甚至装饰、装修、图案、纹样等各方面都能有所体现,这是岭南文化中务实性、世俗性在建筑上的具体反映。(陆元鼎《岭南人文·性格·建筑》)"

既负责貌美如花

又负责维系稳定,这就是脊饰

陈家祠的主体建筑呈现黑白青等素色,这是它建材的原色,而其各类装饰则是色彩缤纷。这里最先声夺人的,无疑是远远就能窥见、近处震撼视觉的--脊饰。作为南中国最具有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的陈家祠脊饰,为何值得单独书写?因为它不止美,而且充满了智慧。

既负责貌美如花,也负责维系稳定,这就是脊饰。脊饰是岭南古建筑中最突出的部分,陈家祠脊饰上部以"陶塑"为主、下部以"灰塑"为主,昔日的工匠凭自己的个人独特手法,塑造出"独此一家"的、色彩极度鲜艳的各式生动物件。它同时负责发挥着防水防潮、吸湿控温等功能,是民间"实用性和装饰性有机结合的典范"。

陈氏书院共有11条陶塑脊饰,据陈家祠管理方介绍,都是石湾著名陶塑商号所造。其中聚贤堂的屋顶脊饰为广东之最。正脊脊饰长达27米,高达4.3米。陈家祠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石浩斌告诉记者,陶塑中间空心,减轻自重,同时也使得屋顶多了一层防水保护,因为屋脊和瓦面的接缝处容易漏水,还有就是对屋面会有一个压制,使得建筑物的稳定性增加。

而谈及灰塑,则分布在屋顶、正脊、垂脊、屋檐、山墙等多处,总长度有2500多米,平均高度0.9米。它同样摘下了岭南之最的桂冠,以其规模之大和题材之美。国家非遗传承人、灰塑行业领军人物邵成村告诉记者,灰塑也有助于掩饰屋脊和瓦面的接缝,提高防风防水性能,而且材质特殊(主要原料为石灰、纸筋和草筋等),能够吸湿、杀菌,并且因为内部具有纤维结构等,能抵抗气候的热胀冷缩,保持自己的"身材",具有非常强大的"自保能力"。

脊饰的造价,据史料记载,每条都价值不菲,但是,您莫认为是老祖宗铺张浪费的奢侈爱好,它的确有着保护住宅和协调内部小环境气候的重要功能,如前所述的大至整体布局,小至彩绘装饰,都饱含以人为本的设计心思。智慧和体贴,在岭南古建筑中,处处可见。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