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这样说北京话的吗?我全中啦!

电视里语言类的节目经常会调侃北京方言的儿化音。有些外国留学生也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语,卷着不听话的舌头说各种加上“儿化音”的词。以为加“儿”就是北京话了,其实不然。

北京话是这样说的:

词尾加“个”字

“今天”叫“今儿个”,同理还有“昨儿个”、“明儿个”。另外,“自己”也叫“自个儿”或“自己个儿”等。这里的“个”无实际意义。

词尾变音

比如几个小朋友在讲故事吹牛皮,大人过来说孩子,你“白话”什么呢?“话”要读轻声发音近似“或”。老北京过中秋吃月饼,其中有两个品种,一叫“自来红”,一叫“自来白”。这里的“自来”二字词尾“来”要读轻声发音近似“勒”。说出来是自勒红,自勒白。

尾音轻重不同含意就不同

比如“大爷”,词尾读轻音,就是对父亲的兄长的称呼,比如二大爷,张大爷等。如读重音,就是称呼父亲的长辈了,如父亲的父亲、伯父、叔父等。

又如“姑爷”的尾音读轻音时是“女婿”的意思,如“新姑爷”。读重音时,就是长辈姑奶奶的丈夫了,如“二姑爷”是二姑奶奶的老伴。

爱用象声词

比如“七哧咔嚓”(干完了活儿);“唏了呼噜”(吃一碗面);“叭叽”(摔个大马趴)“叮了咣”(全洒了)。各种象声词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

后缀词尾的应用

后缀本无实际意义,但有了它,句子更加形象,比如“酸了巴叽”、“甜巴丝儿丝儿”、“黑不溜秋”、“花里胡哨”、“滑不机溜”、“热乎乎儿”、“硬邦邦”等,比直接说这东西酸、甜、黑……更生动,使人感受更深切。

爱说俏皮话

北京人爱使用俏皮话使语言生动活泼。俏皮话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后一部分解释前一部分内容。一般只说前一部分内容、后边儿的让别人去体会或猜测,比如有京城特色的“天桥儿的把式——光说不练”、“剃头刀儿哄孩子——不是玩儿的”等。

语言文雅

真正的老北京人是不说粗口的。也不是都素质高,主要是怕养成了习惯,一旦在京城的哪位老爷面前不留神溜达出来一句,可就要倒大霉了。所以,老北京话里没有骂人的语言,要是惹急了,有挖苦人的语言,而且比较“损”。

说话罗嗦

京油子说话就要把话说圆全了,既要显得热情,又要避免误会,这一周全,话就罗嗦了,侯宝林的相声《戏剧与方言》里有充分的表现。

抬举人

为了不得罪人,北京人说话总是把自己压低,把别人抬高,由此创造了“您”和“怹”这两个尊称。

爱用比喻

文字书面表达形容贪吃者常用“饕餮”一词;到了老北京人嘴里说:“带毛儿的不吃掸子,带腿儿的不吃板凳”。吃饱了说“顶到嗓子眼儿了”。

北京土语形容人个小脖子短,曰“缩脖儿坛子”;形容某人办事糊弄,谓之“净干猫盖屎的事儿”。对办事毫无准备临阵磨枪者,老北京人必说“现上轿子现扎耳朵眼儿”这句土话。

北京土语有着鲜明的爱憎感情,对六亲不认的无义之徒,则讥为“上炕认识老婆,下炕认识鞋。”

北京土语虽然土,有点贫,但有些话亦有哲理。

作者:两哦山

欢迎投稿:i49ch@qq.com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