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这三滴血 它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核心提示:每一个新生儿在出生后72小时都要采集足跟血,是指在婴儿出生72小时后采集足跟血进行的检查,而在新生儿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导读:每一个新生儿在出生后72小时都要采集足跟血,这与注射乙肝疫苗同样重要,都是新生儿出生之后必须要做的事情,特殊儿也最迟不超过产后20天。足跟血筛查主要是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使患儿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早日康复。

图片来源:昭元儿童摄影(配图与本文内容无关)

每个宝宝在出生后72小时都需要采集足跟血,特殊儿也最迟不超过产后20天。

看着刚刚出生的小小婴儿,却要在脚后跟处挨上一针,挤出几滴血,这让妈妈们心疼不已。宝宝看着很健康,为什么非要采集这几滴血呢?

其实,新生儿采集足跟血,主要是为了做足跟血筛查。

什么是足跟血筛查?

新生儿足跟血筛查,是指在婴儿出生72小时后采集足跟血进行的检查。

足跟血筛查主要针对发病率较高,早期无明显症状,但有实验室阳性指标,能够确诊并且可以治疗的疾病。目前我国列入筛查范围的项目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这两种疾病如果发现较晚,治疗不及时,宝宝可能出现严重的生长发育障碍和智力缺陷。

先天性苯丙酮尿症(简称PKU)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患儿体内带有来自父母双方的致病基因,使体内缺少一些酶,导致代谢产物堆积,引起智力低下。

患儿刚出生时,外表可无明显异常,常在三个月左右初见出现头发变黄,尿有特殊鼠尿味,运动发育落后,逐渐加重可出现抽风。通过筛查,可早期诊断及治疗,使大部分患儿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简称CH)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是一种由于先天性甲状腺发育障碍,不能产生足够的甲状腺素,引起生长缓慢,智力发育落后的疾病,又称"呆小症"。

早期无明显症状,只有通过筛查,才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使孩子健康地成长,长大后能胜任各种工作并组织家庭。

而足跟血筛查可以在新生儿期找出可疑病人,再进一步检查确诊,使患儿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不可逆的脑病变所造成的体格和智力发育障碍,甚至死亡。而在新生儿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避免对宝宝造成严重伤害。

有医生这样说:"不要小看这两三滴血,它足以改变宝宝的一生。"因此,父母一定要积极配合医院,按照筛查程序进行足跟血筛查。

新生儿足跟血如何采集?

足跟血采血时间在出生3-7天之内,并且哺乳至少6次以上。对于各种原因(早产儿、低体重儿、提前出院者等)没有采血者,最迟不宜超过出生后20天。

采血部位主要选择新生儿足跟内侧或外侧。采集足跟血时,首先要按摩或热敷婴儿足跟,使其充血,酒精消毒后用一次性采血针穿刺,弃去第一滴血后将挤出的血液滴在特定的滤纸上,使其充分渗透至滤纸背面。

要求每个婴儿采集3个血斑,每个血斑的直径应≥10毫米。再将血片送至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检测。

小么说说:采集足跟血,虽然宝宝会因疼痛而哭闹,但却关乎宝宝的健康大事。所以,家长一定要配合医生,完成采集,这也是对宝宝的一次健康检查。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