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曾经的街坊邻居
- A+
- A-
过去那会儿,要是四合院里有一家有个老太太在家,院子里的街坊邻居短时间离开家一会儿都不用锁门。邻居处得好的确实是如沐春风。
要说事情也简单。
第一各家的财产家私有限,一般家庭屋里的家具也就是床铺,八仙桌子,木头箱子。床上有被褥,地上有水缸。便于移动携带且价值高的东西并不多。
第二四合院敞亮,从窗户玻璃全都能互相看到。谁家的谁早上起床后出去了,谁家谁晚上回来晚了,谁家的孩子头疼脑热不舒服了,谁家的大人闹肚子夜里起来几趟,大家都知道。用现在的话说叫透明度高。
第三街坊邻居互帮互助的风气良好,你炒菜烧热了锅了,可以现到邻居家借点酱油;双职工下班后你会发现早上封好的火炉,在你回来前十几分钟被挑开了火盖儿;上小学的孩子会从邻居的老大妈家出来迎接晚上下班回来的家长;真有个跌打损伤送病人到医院的一伙子人中间居然是邻居占了多数。
所以有街坊邻居照看着,生人进不来。
当然要是一走一天的话也会给门上加把锁,最普通的扣吊锁上一把挂锁,然后把钥匙交给邻居。有时邻居大妈不在家,钥匙就依据各家的习惯放在门框上方的窗框上,或放在煤球箱子的盖子底下。我家因为养猫,就放在猫洞的里面。反正是都不瞒邻居的。
邻居们处得好还表现在大家互通有无,有了新鲜的吃食,做了比较费事的饭菜,大家也乐于分享。比如谁家有人从外地带来了异域的水果,都会叫院子里的孩子去尝尝。因为那时商业不发达,吃芒果、哈密瓜都是挺新鲜的事。像过年蒸年糕、炸排叉等等,邻居也都会多做出一点让孩子给邻居送过去。
邻里之间关系比较紧密的是半大孩子。那时候没有电视和现在的电子游戏机,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游戏伙伴就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和院子里胡同里的同学及街坊邻居家的孩子们。
也可能是那时候的大人们更关心家庭生计问题,没有时间管我们,也可能那时候家家都有三个五个小孩,家长对于孩子有限的注意力也被分散掉了。反正那时我们自己本身感觉不到由于家长关注而产生的压力。
作者:两哦山
欢迎投稿:i49ch@qq.com
亲子阅读排行
-
22 阅读 2017-03-27 11:43
-
11 阅读 2017-03-27 11:43
-
9 阅读 2017-03-27 11:42
-
9 阅读 2017-03-27 11:43
-
9 阅读 2017-03-27 11:43
亲子热门推荐
-
4 阅读 2017-03-27 11:43
-
2 阅读 2017-03-27 11:43
-
0 阅读 2017-03-27 11:43
-
0 阅读 2017-03-27 11:43
-
0 阅读 2017-03-27 11:43
评论